• 相关假期制度尚待优化 游客出游观念必须求转变
  • 来源:http://www.xiakeyou.cn 编辑:侠客游旅游网 时间:2012-10-12 点击:
  • 昨日的《光明日报》说,针对今年“十一”黄金周出现的问题,全国假日办建议加快推进带薪休假制度落实,适时启动我国黄金周假日旅行机制研究,并建议对“五一”假期进行调整并适度延长,以形成多个假期窗口期。同一天,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则说,全国假日办及工作人员从未就“五一”假期的内容发表过意见。

    即使剔除涉及“五一”假期的内容,也不会降低全国假日办建议的总体价值,因为它道出了人们的一部分心声。今年“黄金周”病态加重的迹象,实已明示优化假期制度早该提上议事日程。而从普通民众到全国假日办基于此的反思,或许意味着对假期出游质量的觉醒,因而可能成为假期生活面向质量的一个转折点。但这一转折点的实现,又有赖于观念、习惯和制度的有觉悟变迁。

    仅仅延长“五一”假期行不行?是否还需要增加新的假期?这都需要研究论证,较大规模的调整则可能还涉及法律的修改。可以肯定的是,如果假期多、假期长,至少在理论上,出游需求会由集中爆发逐渐过渡到平缓释放。“宅”在家里,自然不失为度假之一种。不过,更多的人还是选择外出旅游,但问题也便由此出现。像卫玠这样的美男子走在大街上,若万人空巷地去看,也势必造成拥堵或踩踏,更不必说一个有13亿人口的国家,在短短几天内发生大规模、大面积的人员流动。而事实也印证,“黄金周”病症的反复发作并呈加重趋势,要因正是休假制度的不完善或失效。

    但也许只有观念与习惯的改变,才能有效推动制度的改进与落实。我们向来把吃、住、行看作民生,而不把休假作为民生置于同等地位,休假的质量更未引起应有重视。一个人的生活质量,与他有没有休息时间、能不能自由支配休息时间有莫大关系。但时至今日,有不少单位还是对职工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大力表彰,一些地方还是只把GDP、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作为衡量政绩和发展的主要尺度。人活着要工作,但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工作,正如人活着要吃饭,但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一样。“黄金周”的说法及制度沿用至今,或可说明十几年来,假期着眼的仍不过是“黄金”而非民众的出游质量,并由此遮蔽了“周”之背后(源自时间的集中必然引发人群的集中)的难堪现实。

    假期出游不应只促进经济景气,或者说对经济的贡献,只应是提升幸福指数之时的副产品,而“赶集式”旅游则可能推高烦恼指数甚至痛苦指数。不过,假期出游成为“一锅粥”,固然与现有假期制度供给有关,与民众自身观念也不无关系。有的人是无可奈何,不能或不敢带薪休假,有的则是主动放弃这一权利,于是大家都赶在法定节假日扎堆出行。又比如,“自驾游”是如今的时髦,即使山高水长、千里迢迢,很多人也是非自驾游不可的。如果人不分男女老少,地不分东西南北,大家都开着私家车到杭州去看西湖,那么,即使把西湖填平了用作停车场,恐怕也还是“停车难”。

    世上有没有“完美”的假日制度设计呢?也许有,也许没有。但再完美的假日制度,也只能面对13亿多人口这一无法逆转的巨大现实。尽管如此,一个业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,她的民众不能说没有理由去表达提高假期出行质量的追求与诉求。(作者是北京青年评论家)

  上海工商 

申明:本网站是为游客提供综合性旅游信息的服务网站,部分文章或图片取自互联网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立即删除,若未提出,我们将视为认可!我们一直在努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