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媒体疯骂莫言故居开发 “莫言”成风景未尝不可
  • 来源:http://www.xiakeyou.cn 编辑:侠客游旅游网 时间:2012-10-15 点击:
  • 中国网10月15日讯 近日《新京报》上刊登了一篇媒体人的文章,大意说的是莫言获诺奖后,家乡政府拟将莫言故居开发成旅游项目的做法十分不妥,并痛斥这一做法是地方政府亢奋下的各种“凌乱”。在笔者看来,开发莫言故居未尝不可。

    莫言的行文风格深受其成长环境的影响,这一点已经得到作家本人的多次证实。如今莫言成功问鼎“诺奖”,“莫言”热席卷全国,出版、影视领域“莫言效应”凸显。近期图书市场上的火爆,只是莫言热的开始。随着莫言的文字被越来越多的人去触碰,孕育莫言魔幻文字的高密故土势必引起更多读者的好奇,渴望去一探究竟,而这也不失为更好地理解莫言文字的方式之一。

    一直以来,中国人对文坛大家就表现出十足的尊敬与仰慕,鲁迅等文坛巨匠的故居一直是国人游玩的热衷选择。今年“十一”黄金周景区接待情况显示,位于绍兴的鲁迅故居8日游客接待量约21万人次,这一数字比陕西黄帝陵、山西壶口瀑布多出近十万。民众对鲁迅等文豪的敬仰由此可见一斑。

    事实上,这一现象不仅仅在中国十分普遍,在西方也大体如此。世界四大文豪的故居,都很早就被拿出作为旅游景点供全球文学爱好者、旅游者参观。其中雨果故居、歌德故居更是世界级的著名旅游景点,每年都要接待大量游客。徜徉在这些故居里,人们不仅能亲眼目睹文豪们的手稿,更能在这样的游览中,触摸时光,品味历史,感受孕育这些伟大文字背后的民族文化。漫步在莎翁故居,就仿若游走在浪漫、优雅、自由奔放的十四行诗文中,传统的英伦风阵阵袭来。

    当然,就当代作家而言,可称为“故居”的所在,依旧仿若寥寥。当代作家的成就还需要时间的检验,当代作家的魅力也还需要时间的积淀。但是作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来说,他的文学成就显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。而诺奖所看重的莫言作品的魔幻风格,恰好也来自于山东高密故土的一种积淀。因此,早日着手通过莫言的文字让国人乃至世界重新了解山东、认识高密,是促进中国文学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“双赢”。毕竟,“现在”注定也会成为历史,保存好当下,也就是凝固住了特定的历史。

    相当长的时间里,外界对山东的印象停留在内敛与传统。此次莫言的家乡政府主动修缮莫言故居,即显示了对传统习惯的尊重,又进一步跟上了时代的节奏,显示出开放。

    莫言的文字,离不开这篇土地。所以即便它不能代表中国,但至少也代表了一个时期的山东乃至东部中国民俗。如今,重回莫言故土,寻访的不仅仅是莫言的故事,更是寻访那个中国。

    作者:小昭

  上海工商 

申明:本网站是为游客提供综合性旅游信息的服务网站,部分文章或图片取自互联网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立即删除,若未提出,我们将视为认可!我们一直在努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