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,中秋节、国庆节连在一起放假8天,加上高速公路第一次对小型客车实施免费,降低了出行成本,全国各地景区人满为患。双节结束,各个景区纷纷进行总结,几乎都是捷报频传,再创佳绩。内容差不多一样,主要有两个数字,一个是有多少人进入景区,一个是收入有多少钱。
随着景区商业氛围越来越浓,放眼各地景区,都想通过上档次、博人气来赚大钱。因此,想方设法投入大量资金来建设、维护和推介,尤其是推介,有的景区不惜成本向大媒体投放广告。高投入是为了得到高回报,景区肯定非常注重经济效益,这无可厚非。每到节假日,景区盘算的只有经济账。节假日一结束,景区立刻看看来了多少人赚了多少钱。
来了多少人赚了多少钱,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强弱,景区的经济效益怎样,也非常直观。从另一个侧面看,如果来的人多赚的钱多,地方政府也会高兴,一是说明这个地方受欢迎,游客才会来;二是说明旅游产业很重要,要做大做强;三是说明旅游可宣传地方,打好旅游牌。各个地方对发展旅游业乐此不疲,都想在旅游方面大做文章。
但是,每个节假日,景区只看来了多少人赚了多少钱是不够的。这只是看到暂时的表面成绩,而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。不论亲身体会,还是通过媒体,都会发现许多问题是大同小异,并且屡次出现。比如,景区设施不完善,工作人员态度差,超出了接待能力,存在着安全隐患等。今年双节期间,蜂拥而来的游客造成华山主景区出现滞留现象,甚至还有两名游客被人用刀捅伤。游客都会投诉这些问题,都有投诉数字,只是一些景区往往没有公布,是否处理更是不得而知。
实际上,重视问题比关注成绩更加重要。问题得不到重视,得不到解决,日积月累,会越来越严重,必然在游客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。游客通过相互转告,来过的游客不会再来,没来过的不想来。长此以往,游客会越来越少,景区的收入也相应减少。不重视和解决问题,如果让游客有上当受骗的感觉,这个景区的负面宣传就开始了,而且是一发不可收拾,这对景区是个致命的伤害,甚至影响一个地方的形象。
节假日是景区的黄金时间,也是景区问题爆发期,景区不能只盯着几个有关成绩的数字而沾沾自喜,还要看看哪些方面做得不好,存在哪些问题,做到认真对待和正确处理,让游客满意。只有这样,景区才能持续发展,在游客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回忆和永远的向往。(何耀超)